2022-08-04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王姓历代状元名录汇总唐代状元:王溆、王储、王阅、王源中、王正卿、王维五代十国状元:王彻、王归璞、王朴、王克贞、王溥、王崇古宋代状元:王嗣宗、王世则、王曾、王整、王尧臣、王拱辰、王俊民、王昂、王佐、王十朋、王容、王会龙、王龙泽辽代状元:王熙载、王用极、王寔、王棠、王鼎、王翚金代状元:王彦潜、王泽、王鄂元代状元:王文烨、王宗哲、王宗嗣明代状元:王一夔、王華清代状元:王式丹、王雲錦、王傑、王世琛、王敬銘、王仁堪、王以銜...
姓氏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每个姓氏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发展至今,姓氏种类繁多、一脉同宗,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每个华夏儿女息息相关,像众人熟知的“赵钱孙李周、郑王冯陈褚”,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个承包16省的“第一大姓”对于现代社会的你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同学同事还是同行,都会有这么几个姓氏之人。来看一下这个姓氏的来源,你会迷之震惊,如此普通的姓氏竟然承包了十六个省份,它就是王姓。王姓的祖先是太子晋,是周灵王的孩子,虽然出生于王家贵族,王子晋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因权力斗争过于激烈,王子晋被废为庶人,他的后人从此以王为姓氏,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战乱原因、皇权斗争,王姓之人逐渐迁徙,从山东、山西、河南逐渐一路南迁,其王姓后代不断繁衍,人数众多。从物质匮乏、战乱频繁的周朝到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王姓已成为大姓之一。...
传说,郑氏宗祠厢房半夜会传来脚步声;而传来脚步声的厢房,是在郑氏宗祠土地祠的旁边。郑氏家族的土地爷爷他姓王名勤。缘何王勤会成为郑氏家族的土地爷爷呢?这里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王勤是浦江深溪人和郑义门是邻居,他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由郑义门八世子弟郑济推荐给朱元璋,被拜为右庶子。元朝末年,群雄争霸,连年混战,盗贼蜂起,天下大乱。郑义门为保护家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地方武装,联合四邻八乡,共同抗御盗贼,保境安民。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天下之后,一些由穷苦青壮年组织起来占山为王的山匪盗寇,纷纷放下武器到郑义门投诚。郑义门根据他们的意愿,有的给他们地种,有的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自谋生路。于是,郑义门家长就收缴了他们的兵器,一部分打造成锄头、菜刀等农器具,还有一些就用几间房子收藏保存起来。偏巧郑义门的铁匠铺要拿几件兵器打造农具的时候,被邻村的一无赖碰见,马上动起了歪脑筋,他认为这是发财的好机会,连......
六盘水市民王金东向媒体求助,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找到爷爷王绍清在贵州遵义赤水一个叫"小石庙"(音)地方的亲人...
说一说王维,太原王氏大族,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田园诗派掌门人,出身太原王氏大族。二十岁即进京入朝为官。唐天...
王祥家训,王祥家训临终诫五事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
寻苏州三槐堂王氏字辈,我爷爷是生字辈求同宗告之完整字辈谢谢 即刻扫码,参与王氏家族话题讨论!...
河北省王氏字辈汇总...
天津王氏字辈汇总...
永安元年(304)十月,李雄称成都王,建元建兴。李雄继李特、李荡、李流死后掌握流民军。而且党政军招徕青城山处士范长生。由于范长生德高望重,一向被蜀人所推崇。所以李雄要推举他为长,但被谢绝。为了巩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人,出生于仕宦世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来博览秦汉以来名作,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钟繇,在继承古法的...
null...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系琅琊王支脈,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世代贤良,宋代大文豪苏轼亲为三槐堂纂写堂铭使三槐堂名气大震。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开封三槐文化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通过了《三槐堂复建方案》。秦汉时期:王翦、王贲,王离,爷孙三代皆为大将军,离公长子王元的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之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其后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王谊、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虽同父异母,然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
1、善庆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增、生、有,钦,荣,泰(吕梁柳林西王家沟)。……2、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3、宁乡乌石王氏一支家谱字派……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王氏一支家谱字派……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
...
从前,在绛丹地方,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国王和王后都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独生的儿子,名叫尼达次仁。尼达次仁脾气古怪,比羌塘草原的野马还任性,城市里的富户,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互结姻好,街道上整天热热闹闹,比过节还要欢腾。只有老国王不闻不问,好象从来不替王子的婚事操心。这下子,别说王后心里着急,就是家里的女佣人也不平。一天,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对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的有钱人家,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办婚事,你们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为什么还不替他成亲呢?”王后说;“大姐,你说得好,请把这些话告诉国王一声吧!”一百个女佣人的头头,把这些话跟国王讲了一遍。国王说:“我们的王子年纪还小,脾气又很古怪,还是过一两年再说吧!”过了两年,女佣人的头头又去找王后,说;“王后呀!我们城里富户的儿女,喝了喜酒后,又喝‘邦索’酒啦!我们这些女佣人,心里真有些不服气。今年,无论怎样要给王子成亲呀!”王后说:“其实,我比你还着......
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阳光洒在兽笼上,宠子前面站着许多穿得漂漂亮亮的大人和小孩。他们用手指着笼子里的野兽,欢乐地说笑着。 “你看到那些猴子了吗?”一位胖胖的女人问那个正挖着鼻孔的红头发小女孩,“它们什么都模仿人,甚至还打...
晋溪书院,又称“王家祠堂”,位于晋祠内,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和礼品,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王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次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王姓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大姓,原因之一是它源远流长,姓出多源。更多关于王氏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王氏立天下。王氏源自上古时期,其中有黄帝的后代,又有姬姓之王、姬姓王氏后代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现王姓十之八九属于这支。姬姓王氏均系周文王的后裔,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太子晋,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亦称王乔。史称,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
上杭才溪王氏迁自长汀,建王氏宗祠|才溪王氏迁自长汀。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王寿兴携父王九郎带眷,由长汀河田王坊迁才溪创业繁衍,为才溪王氏开基始祖,后裔敬王九郎为一世祖。...
海南王姓从何而来?后裔子孙分布何处?这是每一个王姓后人都关心的问题...
太原王氏之海外播迁,与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华民族之开发南洋密切相关,东南亚各地华人最多,而王姓华侨占一半。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的一半,...
《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自元康元年(291)起,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及东海王越等为争夺最高权力互相残杀,前后长达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到光熙元年(306)十二月,以...
历下王生,一表人才,爱游山玩水。癸已下,参加省城考试,因城内嘈杂,便寓居泉上。一天晚上,王生独步月下,忽有一女郎自来鹤桥来,秀丽异人,左顾右盼。王生与其说话,见女郎大大方方,不觉大为惊奇。女郎笑着对王生说:"我是附近未结婚的女子,见你文雅,而又相貌堂堂,愿把终身托付给你。"王生听后大喜。两人一起登上白雪楼,一夜缠绵,鸡叫二遍时女子要回去。临走时,王生问她叫什么,女郎只哭不做声,唯吟咏一绝句:"风流谁到委黄泥,千古芳魂傍月啼。别去王郎须记忆,鸳鸯冢上草凄凄。"吟完后不见人影,王生下楼追看,什么都没有,只有皓月当空,哗哗的水声。王生每每想念女郎和那晚的事情,仍然居宿在泉边,却再也没有遇见那位女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第58页)...
从前,都梁古地-津里,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母亲帮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打麻线、编芦席糊口度日。儿子王小二七八岁就帮人放牛,十来岁打鱼摸虾,十五岁时拜师学徒,十六七岁时在门口搭了个席棚开了面馆。这母子俩,母亲心地善良,儿子忠厚老实,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一代代人传颂着。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一)卧冰救母1111这年冬月,初一至初十,不是大风就是大雪,冰封湖面,雪没阡陌,路断人稀。王家眼看粮缸见底,度日艰难。一日王母生了病,高烧不退,呻吟揪心。王小二这年才十三岁,虽是个孩子,但十分懂事,踩着齐膝大雪,深一脚、浅一脚跑到城里求黄郎中给母亲看病。王母平时人缘好。黄郎中中听说王母病重,二话没说随王小二前去为王母诊病。黄郎中来到王母床头,一连搭了三次脉,都没吱声。王小二看郎中的脸色不对,急忙问道:"黄爷,我娘病的如何?"黄郎中面带......
Copyright 2022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